最有名的观棋诗当是淡泊名利的大词人苏轼啦。
(资料图)
两儿对弈图▲
这个大文豪看棋就是看棋,没有诗圣杜甫有深远的政治情结的焦虑,也没有后来理学家邵雍完完全全把围棋和人生际遇联系起来的沉重。
“五老峰前,白鹤遗趾。长松荫庭,风日清美。我时独游,不逢一士。谁欤棋者,户外屡二。不闻人声,时闻落子。纹枰坐对,谁究此味。空钩意钓,岂在鲂鲤。小儿近道,剥啄信指。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。优哉游哉,聊复尔耳。”
他看得是那样的痴迷,完完全全是个棋痴在观看,没有什么其他的世俗的功利原则,看,就是看,欣赏的就是过程。因此他以观棋著称:“不闻人声,时闻落子。纹枰坐对,谁究此味。”通宵看棋,寺外听棋,“尝独游庐山白鹤观,观中人皆阖户昼寝,独闯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”。“予素不解棋,尝独游庐山白鹤观,观中人皆阖户昼寝,独闯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,意欣然喜之,自尔欲学,然终不解也。儿子过,乃粗能者,儋守张中日从之戏。予亦隅坐竟日,不以为厌也。”《观棋并引》
纹枰对弈图▲
一杯连坐两髯客,数片深红入座飞。十分潋滟君休赤,且看桃花好面皮。《春日与闲山居士小饮》。髯客,围棋高手,或说围棋者的代称。后来有关东虬髯客因为围棋被骗而自杀的典故。这苏老的诗歌写的俏皮有趣,是围棋和美酒结合的好诗歌。在《和陶诗与殷晋安别,送昌都军使张中》里他是通宵看棋而乐此不倦的“海国生棋士,客居我东邻。卯酒屋虚日,夜棋有达晨”。
历史上观棋诗歌还有北宋理学家邵雍的《观棋长吟》:“院静春深昼掩扉,竹间闲看客争棋。搜罗神鬼聚胸臆,措臻山河入范围。局合龙蛇成阵斗,劫残鸿雁破行飞;杀多项羽坑秦卒,败剧符坚畏晋师。座上戈铤尝击搏,面前冰炭旋更移;死生共抵两家事,胜负都由一着时。当路断无相假借,对人须且强推辞;腹心受害诚堪惧,唇齿生忧尚可医;善用中伤为得策,阴行狡狯谓知机。请观今日长安道,易地何尝不有之?”
北宋理学家邵雍▲
不过他在围棋的技术之外,更多的是自己的主张。仅仅两个字:争和俗。
一个“争”字是他对待围棋的客观态度。这种围棋观是有市场的,但绝对不是主流。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人性之恶,没有什么奇怪,这是生活的真实。但是,围棋毕竟还是游戏。他的娱乐精神,他的交际手段,他的修身养性,他是自己内心的反省。一个“俗”字是他对待围棋的真实环境。看棋不仅仅在棋,而是入世,而非出世的思想。这样围棋的负担就重了,在他的眼里,围棋的艺术魅力丧失,围棋的修身养性全消,围棋成为了人性之恶的真实显示反映。其实小小的围棋围棋没有这样的承载,他也承载不了。这不是围棋活动的本来。
观棋者▲
观棋不语真君子,这个君子,看来很是难做呀。
对弈为斗智,虽是一乐,其阵势可不输于两军对垒。不论是高雅的围棋、象棋,还是野老村夫的放牛棋,都常见两人对坐,三五人围观,不免就会听到激烈的争论声,人人皆谋士,个个是智囊,为一子进退三步,出一招商讨半天。便是哑巴,也会咿呀不绝,指手划脚一番。难怪有“河边无青草,不用多嘴驴”的缄条了,可禁得住吗? 观棋不语,一则为观。观者自已能自觉地愿意去观,所观之事能令他有所心得,但他的身份只是旁观,能发言,却不能左右棋局;能支招,却不能统盘布阵。其所出之计,有时能凑效,有时却只看眼前,貌似高于当局者,实则不然。换了他去坐阵,未必就真能行。但没了观者,也了然无趣。二则是三缄其口。要知而不言,如鲠在喉,吐不出,咽不下,实在是件苦差事。所以,就不自觉地由观者变成了参与者,越位了。故而战争中没有绝对的中立者,非友即敌。
竹下对弈图▲
而语后的结果呢?当局者若能采纳,则益加骄矜,大有功当加封之意;若不听从,则冷语相讥,危言相吓,一幅不听良言,必有所失之态。可人的私心,皆不愿做那提线木偶,所以杂言乱谋,时有不从,操棋之权,不可旁落。若计合我意,何必你显聪明?若言不顺耳,莫如免开尊口。
观棋不语图▲
看棋看出名堂果然出手帮助的,要算三国时代的文人了,建安才子杨修。他看棋看急了,居然把棋局一扫而空。他创造了观棋的一个历史记录,即他是历史上最早的的可以复盘棋迷。当然,他这样不讲道理的看棋,是难以人大家接受的,免不了被认中伤,难怪后来落下了被一代枭雄曹操借故斩杀的命运。 观棋不语,总令人联想起坐山观虎斗、隔岸观火、见死不救、作壁上观之类的词来,那是冷眼旁观,置身事外的态度。这样的心态,倒真的能做到不语,语也是自语。可静观其变,只待结果,不论过程,甚至也不论结果。这样“修养人”也是有的,你看在某一事故现场,亦或歹徒行凶之际,不有人观而不语吗?
《弈棋戏作》宋朝-曹彦约
人皆吒物涤尘襟,我亦於棋了寸阴。
散诞不知身老大,从容聊与世浮沉。
诸君误作机关说,老子初无胜负心。
收拾定应全局在,清风明月照书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