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> 内容页

三国知名谋臣排行:诸葛亮为何仅排第六,看看前五名是谁就明白了 焦点要闻

时间 : 2023-06-03 12:53:42 来源:阅微文史堂

三国时期是介于东汉和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,主要有魏蜀吴三个政权存在。依托于《三国演义》这本小说,使得我们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十分熟悉。

众所周知,由于三国特殊的历史时期,这段时间人才辈出,光是孩子们能叫的出来的就有好几个。在这些人中,大多数人们最先想到就是诸葛亮了。

刘备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可见,诸葛亮对于刘备甚至蜀汉的重要性多么的显而易见。

诸葛亮

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,二人在诸葛亮的茅庐之中畅谈天下事,诸葛亮的审时度势、善于观察分析形势,并能掌握全局的能力让刘备刮目相看,此后二人成就了一段惺惺相惜的君臣之情。

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经济等方面全能的天才。在建立蜀汉后,诸葛亮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,并没有以此托大,反而将廉政建设贯彻到了蜀汉的政治中。

军事上,诸葛亮治军严明并赏罚分明,为蜀汉的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在刘备去世后,他谨记刘备的托孤,: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地辅佐蜀汉后主,直至耗尽心血而亡。

其实诸葛亮在真实历史上的成就远不止于此,但他在三国谋臣排名中只能排在第六位,看来还有更有更懂谋略的人才,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排在前五位的都是谁?

其他五位是谁?

细究三国时期的人才分布,曹魏无疑是最为强大的一个,三国时期谋臣前五排名分别是贾诩、郭嘉、荀攸、法正、鲁肃。而前三个都是来自曹魏的。

贾诩是曹魏的开国功臣,他是名副其实的三国智者,一生算无遗策。不过他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远远没有诸葛亮等人的名气大,但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“三国最聪明的人”。

在那个既动荡、又人才辈出的年代,被称为“第一谋士”的贾诩拥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性格特征,便是“忍”。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,贾诩的忍便表现在他的智慧上。

贾诩原本是在董卓的阵营的,可惜董卓掌握大权不久后便被杀,他还没来得及大放异彩,便失去了一飞冲天的机会,后来辗转投入张绣麾下,曾两次用计打败了曹操。

当时曹操南征张绣,贾诩明了眼前形势,曾劝张绣不要追打曹操,否则必败,但张绣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,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。当张绣垂头丧气的兵败而归时,贾诩反而劝他现在可以追击曹操了,结果张绣大胜曹操。

待天下之势逐渐明朗时,张绣却萌生了归顺之意。当时明面上,袁绍要比曹操更具实力时,贾诩却劝张绣归顺曹操,原因在于贾诩的目光长远。

他看出了曹操想要称霸天下的野心,此时曹操急需人才,因此归顺他定会受到重用;反观袁绍,任人唯亲,而且袁绍集团势力较大,人才也不少,归顺他自己也会被放在一旁,得不到重用。

而且曹操打的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口号,就算是主动对外发起战争,也是名正言顺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张绣归顺的时候,曹操亲自去迎接他们,之后,张绣成为了曹操的大将,贾诩成为了曹操的谋臣,二人十分受重用。

之后曹操到了立继承人的时候,十分苦恼,他便询问贾诩的意见,贾诩直接说了一句:“袁绍和刘表。”一语惊醒了曹操,他们二人不正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政权颠覆的吗?

纵观贾诩的一生,他能够正确认识天下之大势、深度揣测人心,甚至在战场上有着高明决策,整个三国中只有贾诩一人。

第二位是荀彧。荀彧称得上是曹魏的首席谋士,他和曹操一同奠定了曹魏在三国时期的绝对优势,是曹魏帝国崛起的根本。荀彧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的官二代,当时被称为“王佐之才”,事实证明,荀彧并不是浪得虚名。

荀彧刚开始的时候,是在袁绍的账下,但荀彧始终认为,袁绍是一个没出息、干不成大事的人,因此他转投了曹操。而郭图等人还在为袁绍谋事,这就是智者和普通谋士的区别,有敏锐的遇见能力和洞察能力。

荀彧一生为曹操屡出奇计。公元194年,陶谦病死,曹操觉得这是个吞并徐州的机会,便想先出兵徐州,再回来灭吕布。但荀彧认为应该先巩固自己的根据地,再徐徐图之。因此他提出奉天子以令诸侯,先灭吕布,后图袁绍三条战略方针。

荀彧的另一个大贡献,则是为曹操提出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政策方针,这样的话无论攻谁都会名正言顺。这样在打击敌人的同时,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大的伤害。

除此之外,在官渡之战中,天劝曹操坚守以待敌变,扼袁绍于官渡决战,南下荆州时,出其不意,直取荆州,迫使刘琮投降。可以说,荀彧攻可以决胜千里。守则能运筹帷幄,若无荀彧,曹操统一北方将会遥遥无期。

第三位是郭嘉。郭嘉少年时就有远见,预感日后定会天下大乱,后开始结交一些有才能的人,从而很快成为袁绍部下,但经过一段时间后,他慧眼如炬,发现袁绍此人根本不值得效力,他优柔寡断,任人唯亲,难成大事,后转投曹操。

曹操一直想把吕布打败。曹军围困下邳,而吕布按兵不动,曹操久攻不下,便想退兵。还是郭嘉为曹操献出计谋,才能成功拿下下邳,擒杀吕布。

曹操担心实力不及袁绍,一直没有攻打袁绍,后来郭嘉经过分析,提出了两军对战的十胜十败,曹操听取郭嘉建议,两军在官渡开战。

曹操担心孙策会干预战事,郭嘉指出此人自大,必遭不测,果然孙策被杀,忧患解除,正式开战。曹操采取郭嘉速战速决的战略,不久袁绍身亡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,每个人才在不同的时期,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。就如诸葛亮在人们眼中有很强的光环,但是还有更优秀的人物等待我们进一步去了解。

郭嘉虽然英年早逝,但他的谋段足够他榜上有名。尤其是在与袁绍的战争中他提出“十胜十败”的论断,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第四位是鲁肃。三国时期,被低估的就是鲁肃。鲁肃为人憨厚老实,其实非常精明,他能够保持跟所有人都友好关系,这是他非常值得敬佩的一点。

在东吴,周瑜和鲁肃分属不同党派,处于对立的两个势力,但也能常常看到周瑜和鲁肃二人坐在一起喝茶,谈论天下大事。

此前周瑜还非江东一派时,打仗少粮,鲁肃毫不犹豫将自己粮仓一分为二,将其中一份给了周瑜,救了周瑜的命。至此对鲁肃,周瑜是敬佩之情。

鲁肃在孙权和周瑜之间又很好的起到了调和作用。在孙刘联盟中,鲁肃起到了促进作用。鲁肃不仅得到孙权的完全信任,还能够赢得江东武将们的敬佩和尊重,同时和诸葛亮、刘备等人有着密切良好的关系。

鲁肃真的可谓是大智若愚,其实这一点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。

第五位是法正。法正不仅擅长谋略,更是一个优秀的治理专家,在帮助刘备夺得益州后,他对抑制益州专权跋扈的大户起到了十分有力的作用,让弱小的蜀国得以生存下来。

不过法正最大的贡献还要属提出夺取汉中作为据点的战略。不过当时诸葛亮看中的是荆州,而法正却认为,荆州是孙吴集团的利益核心地带,如果要攻荆州,定会遭到誓死抵抗。

217年10月,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攻取汉中,最终拿下,刘备才真正在四川站稳脚跟,成为了偏居一隅的汉中王。

不幸的是,法正去世的早,而法正去世后,诸葛亮也放弃了原来看中荆州的做法,反而一直派重兵把守汉中,才得以让蜀汉延续几十年。

上述的三国几位谋士,他们的成就远不止如此,但篇幅有限,只做简单的叙述。各位对三国谋士排名有何意见呢?

x